古韵今辉:新时代打更人传承民间文化之美
自古以来,我国的民间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,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。在新时代的今天,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,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然而,在河南郑州,一群新时代的“打更人”正以自己的方式,传承着民间文化之美,让古韵今辉。
清晨的郑州街头,一声声悠扬的更声划破了宁静,这是来自郑州荥阳的“打更人”——张师傅。他身着传统的打更服,头戴斗笠,手握铜锣,穿梭在繁华的街头巷尾。这独特的景象,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。
“我从小就喜欢听打更声,觉得这声音很亲切,很有生活气息。”张师傅说,他年轻时曾在部队服役,退役后回到家乡,便开始从事打更这项传统技艺。如今,他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,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“打更人”。
打更,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职业,起源于古代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周朝时期,我国就有了打更的习俗。古人认为,打更可以驱邪避凶,保障一方平安。随着历史的演变,打更逐渐成为一种民间文化。
在张师傅看来,打更不仅仅是敲锣打鼓,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。他每天早上都会提前起床,精心准备打更的锣鼓,然后沿着固定的路线,依次敲打。每当夜幕降临,他又会准时出现在街头巷尾,用那独特的声音,唤醒沉睡的夜晚。
“打更声虽然简短,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”张师傅说,打更的节奏和旋律都有讲究,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来调整。例如,早上起来敲锣打鼓,寓意着新的一天开始;傍晚时分,则要敲打得更轻柔,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。
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技艺,张师傅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。他与其他“打更人”一起,组成了一支民间文艺团队,定期到社区、学校、企业等地进行演出。他们的表演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,还让更多人了解了打更这门传统技艺。
“现在的年轻人,对打更可能不太了解,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技艺。”张师傅说,为了让打更这门技艺后继有人,他还收了一些徒弟,传授给他们打更的技艺和经验。
在郑州,像张师傅这样的“打更人”还有很多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,传承着民间文化之美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,打更这门技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。
首先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传统的打更方式逐渐被现代科技所取代。许多年轻人对打更这门技艺产生了陌生感,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过时的职业。因此,如何让打更这门技艺焕发新的活力,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。
其次,打更技艺的传承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。由于打更工作辛苦,收入较低,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职业。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打更队伍,成为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一环。
面对这些挑战,张师傅和他的同行们正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。他们通过参加各类文化活动,提高打更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;同时,还通过媒体宣传、举办培训班等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打更这门技艺。
“我相信,只要我们坚持下去,打更这门技艺一定能够传承下去。”张师傅说,他期待着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打更的行列,让古韵今辉的打更声,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。
新时代的“打更人”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传承着民间文化之美。他们不仅让打更这门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,更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,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新时代,让我们共同期待,古韵今辉的打更声,永远回响在民间文化的长河中。